95、徐州三杰
的机遇啊,便如高君...”
说到这里,陈瑀摆手示意:“老夫的侄儿前些时日有书信来,便曾对高君赞不绝口,更说其少十五时,便已名闻乡里,时人常言有郡国之才,高氏本是我徐州累世名家,高君今入此馆,腾飞指日可待。”
听到陈瑀这般抬举,高晋口中谦虚不已,只是眼中的笑意都快藏不住了。
陈瑀说‘高氏本是我徐州累世名家’,那确实夸大了,莫说徐州,便是在东海,在下邳,高氏也不过是个中等士族罢了,但前半句说他有‘郡国之才’,这一句却是货真价实,一点儿不假的。
高晋少年早慧,本就是东海一带有名的才子,一向自诩俊杰的。
何谓俊杰?既为俊杰,当然要识时务。
所以刘备任州牧时他不愿出仕,而王政做了州牧他却立刻来投,这便是识时务。
前者虽是汉家宗室,却是兵少将微,缺钱缺粮,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徐州三郡在刘备手里,恐怕未捂热就要被夺走了。
后者虽是黄巾贼寇,却是年轻有为,人多势众,更是蒸蒸日上,该选择哪个?不言而喻。
其实在王政打下泰山郡起,高晋就有心来投了,。
他非不通武事的腐儒,一个宝贵兵源的泰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