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六百零一 大明的民众太累了
有了民间的配合,行政成本司法成本极低,让明国的内耗极低,对外辐射的力量极其庞大。
在全新的集体经济模式的催动下,明国的生产力几乎达到了中古时代的顶峰,并且由于蒸汽机的出现,甚至有了向工业时代飞跃的可能性。
但是无论如何不可否认的是,这也是一种特殊的有为状态。
官方掌控几乎全部的权力,而民间因为不断的胜利和代表他们利益的政策,习惯性的已经唯苏咏霖为代表的大明国马首是瞻,一个地方的一个政令发布,民间会遵守,就能改变一切。
统治集团的内部规则能够被较好的遵守、大家还心怀理想的时候,这种有为状态是非常优越的。
这能够最大限度的成就古今未有之壮举,并且还会对民生产生很多积极正面的作用。
但是苏咏霖立足于洪武十三年、共和二零一五年这个时间节点,已然发现了这一状态的问题之所在。
其一,他毫无意外的发现了大明官员队伍里头“扬权”思想的抬头。
他发现不少官员扬权的欲望难以抑制,并且越来越膨胀,他们更加喜欢大家长大包大揽的角色和办事方式,甚至不愿意在内部搞民主集中,更别说听取民众的意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