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给梁竞的建议
安于现状的乖乖女、曲一定要转变成超脱物欲的僧人。但既然五女都是主角,几个有转变、有成长,另几个完全没有,显然是该剧的“不一致”。
诚然,安和曲因为个人或家庭强大,有资本在经历事情以后不改变自己,坚持自我。而底层的樊和邱,她们的价值观可能更容易在社会上遭到冲击,遇到麻烦也只能通过改变自己来解决。
但还是那句话,艺术作品的主角一定是要经历某种转变,否则要么这人不是主角,要么就是作者没把这个转变写好。
陈安隅在这里提一个和《欢乐颂》比较接近的作品当正面对比——探讨阶级差异的《傲慢与偏见》。
虽然结局是玛丽苏,比如中层家庭、无法继承家产的女主嫁给贵族高富帅,但不妨碍它得到好评。
所以说艺术作品的价值和结局怎样、是否写实没有关系。
《傲慢与偏见》之所以流传至今,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作者对各个阶层都一致有尖锐的讽刺,且两个主角都发生了转变。
还是从角色刻画一致方面讲起。底层阶级爱慕虚荣(科林斯先生),上层阶级也爱慕虚荣(凯瑟琳夫人)。底层有傻傻为爱私奔的(莉迪亚),上层也有傻傻为爱私奔的(达西妹妹)。
最有意思的是,底层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