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虚位以待
票结果是翁文灏24票,朱家骅24票,胡适20票,李四光6票,王世杰4票,任鸿隽4票。
按照章程规定,得票最多之三人上报国民政府,由政府圈定院长人选。于是评议会将翁文灏、朱家骅和胡适三人呈报国民政府定夺。
胡适在当时学界具有很高的威望,是蔡元培先生最理想的继承人,但他所担任的驻美大使也是个重要职务,承担着联系海外、宣传中国抗战的重要使命。也就是说,胡适的二十票反映的并非是真实情况,因为一些支持胡适当院长的人,也不愿意他此时回国。
正如胡适的好友、中研院评议员陈西滢在致胡适的信中所说:“我认为中央研究院院长,最适合的人选当然是你,但是你现在在美国的使命太重要,不能回来也是事实。我与一部分朋友至今仍认为你是蔡先生唯一的继承人,但又不愿意你在此时离开美国,所以不知道自己希望的是哪一样。”
前边提到过,正在驻美国大使任上的胡适,曾因此事引起很大一场误解,后来蒋介石亲自打电报澄清。
胡适既已排除在外,那么只需在翁文灏和朱家骅两人之间选择即可。但不知出于何种考虑,蒋介石却迟迟未能做出选择,直到9月18日,才最终决定由朱家骅代理中研院院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