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湘军“援鄂”
母亲梅氏白天上山拾松枝做灯火,夜间帮人织麻纺线,为乡邻缝补浆洗,纳鞋搓衣,赚得少许钱粮供夏斗寅上学读书,维持生计。
夏斗寅十三岁时母亲又抱疾离世,他生活困窘,学费无着,赖祖父母抚养成人。
十五岁的他背井离乡,随族兄夏慕云浪迹至武昌。
一九零一年入湖北武备学堂半工半读,一九零四年毕业后分配在湖北新军第八镇三十二标队从军。由于身高貌正,当了标队官。随后又任大队队副。
一九零六年加入共进会。一九一一年率部参加了武昌首义。任新军第三十二标第二大队副队长,参与进攻督署。旋任民军第一混成协营长,第六混成旅旅长兼北伐左翼军督战官,曾参加汉口刘家庙等战役。
一九一二年二月湖北新军裁编,离队回家乡开茶馆,因经营不善倒闭。
不久去河北保定,会晤麻城同乡张森于保定军官学校,经张介绍至山西大同,投晋北镇守使张笃伦(湖北安陆人)营,又从士兵干起。因表现突出,从班长、排长升任卫队营机枪连连长。后随张笃伦返鄂,张任鄂军第一师石星川部参谋长,夏斗寅任该师第一旅第二梯团掌旗官。一九一七年十一月,石星川响应孙中山护法运动,在鄂西(宜昌、荆沙)树起湖北靖国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