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404章 钟灵毓秀

1岁到35岁,这个时期学习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个是学习专业,如天文地理、农业水利、医卜数术、政治军事;还有一个任务,是行万里路、交游。这是古代教育里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和阶段,也有为出仕做官做准备的。
    36岁到70岁,则是古代读书人出仕做官时期。
    清代地方的官学有名无实,青少年真正读书受教育的场所,除社学和义学外,一般都在地方上或经济宽裕人家所办的学塾里。
    蔡元培进入私塾之后,私塾老师周先生教他读《百家姓》《千字文》《神童诗》,读书之外还要练习写字和对对子。稍长一些,就开始读最基本的儒学经典,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书经》《周易》《小戴礼记》《春秋左氏传》),并学习写作八股文。
    在私塾课堂上,体罚教育绝对是合理合法的。所谓“教不严,师之惰”“不打不成材”,调皮的孩子们在学塾里,被戒尺打手心是再正常不过的事。那个年代的家长,是绝对不会因为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遭到老师的打手心乃至于打屁股而找上门去评理的。反而认为这才是先生对自己孩子的悉心培养的表现,是尽职尽责地要培育好自己的下一代。往往会帮着先生说话,反过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