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427章 领衔新的教育部

,立于儿童之地位而体验之,以定教育之方法。民国之教育亦然。
    “君主时代之教育,不外利己主义。君主或少数人结合之政.府,以其利己主义为目的物,乃揣摩国民之利己心,以一种方法投合之,引以迁就于君主或政.府之主义。如前清时代承科举余习,奖励出身,为驱诱学生之计;而其目的,在使受教育者皆富于服从心、保守心,易受政府驾驭。现在此种主义,已不合用,须立于国民之地位,而体验其在世界、在社会有何等责任,应受何种教育。……”
    一句“全国教育改革的起点”,可谓让全体参会人员激情洋溢、热血沸腾。
    在这次会议上,蔡元培将事先起草的四十余项提案逐一交由会议讨论,这些议案,凝聚着蔡元培和教育部同事的心血,设计了和规定了新教育的体制和细则,从而构建了后来实行十年之久的“壬子癸丑学制”的基本内容
    与会者们进行认真的讨论和修改,从而形成了中华民国新的教育宗旨:“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这基本就是蔡元培“五育主义”的翻版。
    会议的最重要成果是《学校系统令》,因是农历壬子年颁布实行,史称《壬子学制》。
    《壬子学制》规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