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434章 知难而上

红灯区“八大胡同”妓院中的,多是参众两院的议员,再就是来自京师大学堂的“学生老爷”。
    多数友人是不赞成蔡元培到北大当校长的,怕因“北大腐败,颓风难挽,整顿不成,徒毁名誉”。但也有少数人主张,“不妨前往一试,即令失败,亦已尽力”。
    蔡元培既是应召而回,总不能忘难而却步,因此,后一种意见还是很合他的心意。一定能把北大搞好吗?蔡元培当然没有十足的把握,但总得做过了才能知道,至于“徒毁名誉”之说,他是置之度外的。
    如他自己在和范源濂、沈步洲反复研商后所说:“北京大学虽声名狼藉,然改良之策,亦未尝不可一试,故允为担任。”
    他在此时写给汪精卫的信中,也表明了自己的心迹:“在弟观察,吾人苟切实从教育入手,未尝不可使吾国转危为安。而在国外所经营之教育,又似不及在国内之切实。弟之所以迟迟不进京,欲不任大学校长,而卒于任之者,亦以此。”
    原来这位笃信“教育救国”的理想主义者,所以在犹豫是不是就任北大校长,考虑的不是“徒毁名誉”,而是不想因为做官而有误于教育事业。
    1917年1月4日,严冬的北京,北京大学的大门口,校工们列好了队站在道上静静等着。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