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十四等于零
反乎恒情之所习,未有不立蹶者。时论纠纷,喜为抨击,没有悠悠之词,波及全体,尤为演进新机之累。”
他期望北大师生“遵循轨道”,稳健行事。
蔡元培一周后回复傅增湘:坚信“大学兼容并包之旨,实为国学发展之资”,同时恳请总长代为“消弭局外失实之言”,表示:“元培亦必勉励诸生,为学问之竟进,不为逾越轨物之行也。”
此信是傅斯年代写,但完全表达了蔡元培的意见。从回函中。不难看出,蔡元培是十分合作的,对于一直挺自己的这位总长,也给予了应有的尊重。
大总统徐世昌也因此事,几次召见蔡元培等学界人士,了解情况。显然,他也遭受到了来自安福系的压力。
看来,这并非林纾老先生的本意。或许,连他都看不下去了,主动登报向蔡元培等人认错道歉。
1919年的春天,正在巴黎举行的“和平会议”越来越成为国人关注的聚焦热点。
前边提到过,蔡元培和所有的国民一样,觉得一战胜利了,又有美国总统提出的代表公平正义的“十四点建议”,从此,中国就可以彻底告别受欺辱的历史。
但是,这幻想的肥皂泡沫很快破灭。
1919年5月3日,凌晨,一辆疾驰的马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