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最为迫切的问题
勤于做工,俭以求学,以进劳动者之智识”,引导大批有志青年特别是贫寒子弟走出国门认识世界,在中国首创平等的、大众的留学路径,努力为国家的未来培养人才。
在李石曾、蔡元培等人的推动下,留法勤工俭学号召传遍全国。特别是第四批起,出发在五四运动发生之后,赴法求索真理以救国的热血青年人数大增。留法勤工俭学生来自中国18个省,除多数是中学生以外,还有小学生、师范生、大专生、教师、工人、商人,以及在政界任职者和退伍军人等。
到法国后他们大多要工读兼顾。据不完全统计,他们就读的学校有30余所,做过工的工厂有60多处。此次空前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无论在中国的政治、科技、教育还是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都造就了一批栋梁人才。其中有后来成为中国政界领袖及要员的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聂荣臻、何长工、李维汉、李富春、蔡畅等;科学家钱三强、严济慈、张竞生;艺术家徐悲鸿、林风眠、潘玉良等;翻译家李健吾、作家盛成等各学科领域的优秀人才。他们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脱颖而出,成为20世纪引领中国革命和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中法文化交流的先驱。
一百年前在上海欢送第一批留法勤工俭学生赴法之时,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