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竞业旬报
自己的责任,他又把‘中国公学’四个字看做可以救国的方法与手段,表明他极可爱极可敬极有血性极有责任心。”并盛赞‘陈天华’是一位极有热血的人,把姚宏业与陈天华相提并论。
入学考试的国文题目是“言志”,答题时,监试的总教习马君武几次踱步到胡洪骍身边,侧头看他答题。
胡适交卷后,马君武将胡适的卷子看了几遍,爱不释手。他笑嘻嘻地拿去给谭心休、彭施涤先生传看,说:“公学得了一个好学生。”
谭心休说:“可惜,胡洪骍的土话太重了。”
马君武(1881年7月17日-1940年8月1日),原名道凝,又名同,后改名和,字厚山,号君武。祖籍湖北蒲圻,出生于广西桂林恭城县。是中国近代获得德国工学博士第一人,政治活动家、教育家。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广西大学的创建人和首任校长。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留日期间结识孙中山,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参与组建中国同盟会,是中国同盟会章程八位起草人之一,《民报》的主要撰稿人。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参与起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及《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旋即担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业部次长,后又担任孙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