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初到北大
是等到胡适开始讨论白话文以后,《新青年》的影响才逐渐大了起来。
1917年4月9日,正在纽约忙着博士论文的胡适收到了2月号的《新青年》杂志,非常高兴地看到陈独秀响应自己的文章,支持文学革命。他回信表示“均极赞同”。
前边说到过,此时北京大学新任校长蔡元培,正大刀阔斧对北大进行改革,求贤若渴。陈独秀被聘请为北大文科学长后,他马上向蔡元培推荐了胡适。蔡元培也读过胡适的多篇文章,特别是开先河的《文学改良诌议》,对胡适可谓是惺惺相惜,两人一拍即合。
胡适呢,正求之不得,便匆匆忙忙告别杜威,离开纽约。经温哥华乘船返国,以洋翰林(博士)的身份出现在国内文化界和北京大学的讲坛上。
1917年7月10日上午11时,胡适平安抵达上海,回到阔别七年的祖国。
在上海处理一些事务后,胡适于7月27日回到故乡绩溪上庄。他出国时太过匆忙,来不及向母亲告别,母子俩已经整整十年没有见面了。
北大9月初才开学,胡适得以有一个月的时间在家里陪伴母亲,走访亲友,并到江村未来岳丈家,希望在婚前与江冬秀见上一面,但未能如愿。
胡适在上海时就给母亲写信,希望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