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言诗:“野竹遮荒冢,残碑认故臣。前年亡虏日,几个采薇人?”
1月下旬,胡适留江冬秀在家奉侍母亲,独自一人回北京去了。
胡适初到北大的第一个学期,由于忙于教学、家庭和婚事,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文字不是很多,主要有白话诗《人力车夫》、《新婚杂诗》以及《论及白话韵文—答钱玄同书》、《归国杂感》等文章。
1918年1月,《新青年》编委会进行了改组,成员基本由北大教授组成,由胡适、钱玄同、李大钊、刘半农、沈尹默、高一涵、周作人等轮流编辑,不久鲁迅也加人。自当月15日出版的第四卷第一号起,所有撰译稿件均由编辑部成员负责,不再接收外来投稿,而且从这一期起,全部刊登白话诗文。
1918年3月,胡适为《新青年》写了篇长文,他在3月17日的家书中说:“这篇文字将来一定很有势力,所以我虽吃点小辛苦,也是情愿的。”这篇胡适颇为自信的长文便是1918年4月发表于《新青年》第四卷第四号的《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和《文学改良刍议》算得上是姊妹篇,前者也是后者接续。
胡适所以写这篇文章如他文章中所说:“我的《文学改良刍议》发表以来,已有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