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提携后进
胡适不到30岁,已经是功成名就,但他非常注意对年轻后进的帮助和提携。
1919年秋,当时在清华学校任教的林语堂获得到哈佛大学留学的“半额奖学金”,每月由清华学校提供40美元的资助。出国的时候夫妻俩只有太太的一千块大洋的嫁妆,到哈佛一年后半额奖学金又被无故取消。夫妻俩能够在海外苦撑四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依靠胡适的帮助。
期间,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之下,林语堂拍电报向胡适求助。
由于他知道胡适经常资助别人,家中并不宽裕,便在电报中特意注明:“能否由尊兄作保他人借贷1000美元,待我学成归国偿还。”
没过多久,胡适果然按林语堂的要求,如数给他汇来了借款。不过,胡适附信说,这钱是北大给林语堂的工资“预支款”,“林兄学成后一定要回国,而且一定要到北大工作”。
林语堂收到汇款后,认为这钱有买人的意味,心中颇有些气恼,但想到可以解自己燃眉之急,也就心安理得地收下了。再说了,他本不想留在国外,回国到北大工作也很不错。过了一年,他到欧洲留学,经费又遇到了困难。于是,再次向胡适写信,希望再向北大借1000美元。胡适和前次一样,又如数给他汇了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