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关于“中基会”
育文化事业的独立提供了一种模式和可能,这有利于中国的改革进程。
然而,过去我们对这件事的评价却很糟糕。50年代初,吴晗、廖沫沙编过一本书,在谈到“美帝退还庚款的阴谋”时说:“美国这种以文化教育方式侵华的手段之毒辣阴险,远非大炮、军舰所能比拟。‘攻心为上’,美帝就是企图藉此在精神上来支配我们,影响我们,……使中国人民在不知不觉中对它发生好感,心甘情愿的受其统治与奴役。”
这显然是当时的主流话语,它虽然是特殊时代的产物,却为后来的教科书定下基调,从而影响了好几代人。直到80年代初,史学界才对这种说法做了一些修正。
把这么多志士仁人千辛万苦的努力,所达成的对苦难的中国人的善举,竟被为某种政治需要而妖魔化,这是很可悲的,也会让那些好心人为之心寒。
1924年,美国国会再次通过法案,批准向中国退还庚子赔款的剩余部分。当时顾维钧是北洋政府外交总长,他说:“1924年减免的数目为六百一十三万七千五百五十二元九角。关于这笔减免款项,中美签订的协议规定建立一个由十名中国人和五名美国人组成的联合董事会。美国政府指派哥伦比亚大学的孟禄教授前往北京,以便与中国政府制定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