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过河卒子
自己的偏见干涉教育,如提倡小学读经之类。
7月28日,两期庐山谈话会结束,胡适下山,乘飞机到南京。因北平失陷,胡适暂时留在了南京。
8月17日,胡适在南京参加了国防参议会第一次会议。
8月21日,胡适与杭立武、周炳琳、傅斯年等人商谈救济大学教育的问题,大致决定了两件事:(1)将来各大学教员有余人,可送往边地大学服务。(2)将来宜在内地筹设一个科学工程研究所,以应付国家的需要。
8月,北大、清华、南开准备在长沙组建临时大学,并在南京成立临时大学办事处,除三校校长为委员外,各校各加一人为委员,北大为胡适、清华为顾毓琇、南开为何廉,此外委员中还有傅斯年、皮宗石等。胡适对于临时大学提出了很多建议。
在胡适看来,百年树人,无论多艰难,教育都必须坚持。正当胡适为在战争条件下如何坚持办学而呕心沥血时,8月19日,蒋介石商请胡适到美、英两国进行民间外交,争取国际上的支持。
国难当头,胡适选择了做”过河卒子”。1937年9月8日深夜,胡适从南京出发,再度赴美。不过这一次不是学术活动,而是肩负着国民政府的使命,向美国朝野进行中国抗战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