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两个军乱典型

   在军中包吃住。不训练、不出征时,一天吃2升米面(注意,不是2升粮食,是米面),训练或打仗时,一天吃3升——这个标准北宋都没做到,明代就更不提了。

    每个月都要有酒有肉。还记得泾原兵变吗?东出平叛的泾原武夫因为吃到的是粗茶淡饭,大怒作乱,拿箭射前来传旨的太监。

    晚唐的大头兵还深度参与政治。

    藩镇割据的体制下,亲党胶固,互相联姻,关系网四通八达。

    一个在城门口扛枪的小兵,说不定就有亲戚在当衙将。

    前文还举个例子,河北文人有一个赞美某个家族的美誉:“书剑双美。”

    其实北方都差不多,程度区别罢了。

    士人家族的成员大量投军,成为武夫,晚唐大头兵识字的比例是超过其他朝代的。

    而且大头兵的家庭条件较好,亲党胶固之下,分享藩镇权力,社会地位是非常高的,这也是显著区别于其他朝代大头兵的地方。

    他们的精神面貌和其他朝代的兵也大不一样,我读史书,发现很多跋扈的话是从小兵嘴里说出来的,而不是大将,说明他们的精神面貌不一般,思维能力不弱。

    这其实是社会地位的折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