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佃农
农奴可是拿手好戏。
但他们回到自己的领地, 大家还记得主仆之谊, 没有告发他们, 反而给他们讲故事,讲述贵族老爷不在的日子里,他们的生活是怎么一天比一天好的。
刘承宗的南征尽管时日尚短,却非常深入地改变了百姓的观念。
康宁地广人稀,有施行均田分地的土壤,哪怕人均田地仅仅一亩出头, 但随处可见荒地水源。
知府衙门鼓励、组织百姓开垦荒地之下, 百姓大多已经拥有自己的土地, 哪怕那些土地还没被开垦出来, 也是自己的财产。
最关键崇祯五年的康宁风调雨顺, 人们的铁制农具越来越多,劳动效率越来越高,还有来自西宁的种植技术让种子有了更多的发芽机会。
他们收获粮食在种粮的九倍到十倍之间,一亩地能打百斤出头的粮食,搁在高原雪山下边,是妥妥的五谷丰登。
人们的日子过得比从前好,有了更好的盼头, 非但不愿拥护贵族老爷复辟,甚至还想策反贵族老爷一起种地。
百姓观念进步, 给复辟贵族带来更高的要求,依靠封建贵族那老一套,招不到兵了。
想招兵, 贵族的观念也得进步,他们也必须照猫画虎的使用官僚制度,把更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