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百三十九章 座毡

七斗。
    成本非常低,但这种低成本并没有让刘承宗有多高兴,反而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他们是从饥荒地带来的嘛,狮子军的工匠有两个标准供粮,学徒每月炒面十二斤、小米三斗,匠人师傅每月炒面二十四斤、小米六斗。
    即使是学徒,也口粮管饱,还给些米粮拿去买卖换副食。
    匠人师傅甚至能靠这份收入,多养三口人也能凑合活。
    在陕北大旱的第五年,靠工作换取多养活三口人的口粮,除了刘承宗这里,在陕北要赚到七两到八两白银,才能换到这些粮食。
    相当于正常年景,金火匠半年的收入。
    但当他们来到西宁,不是这回事了,仅需一两五钱银子,就能买到他们的工食。
    过去三斗、六斗的粮,足够他们跟地方百姓换取所有需要的生活物资,现在这粮不够了。
    这还能有幸福感呢?
    刘承宗从陕北杀出来,十分清楚,在商业崩溃的极端条件下,物资价值随稀缺程度变高,钱不能带来多少幸福感。
    而粮食,能给人带来极大的幸福感。
    可是在西宁,没有钱,就没有幸福感;而没有绩效,就没有积极性。
    刘承宗对师成我问道:“我们现在有多少匠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