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2章 过去将来
打下基础。
两人的观点基本接近,区别只在于一些细节。
而这些细节,正是要集思广益的内容。
这么大一个工程,可不是拍拍脑袋就能决定的,甚至不是诸葛亮一个邯郸令可以提出建议。
诸葛亮考虑的是如何充分发挥邯郸的特殊地位,在这一轮规划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为以后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发展创造机会。
在这一点上,他和杨俊不谋而合。
由诸葛亮执笔,由赵相杨俊签名的报告很快就提交到了司徒府。
司徒府进行了初步审核后,认为此事牵制涉到大量水土工程,有必要让司空府深入参与,是以请诏,安排司空周忠赶来冀州。
刘协同意了,发出诏书,命司空周忠及相关人员赴行在。
——
张昭下了车,看到孙策的同时,一眼看到了周瑜,顿时心里咯噔一下。
不过他很快就镇定下来,泰然自若地掸了掸衣服。
孙策、周瑜齐步上前,向张昭行礼问好。
张昭点点头。“公瑾何时来的行在?”
“刚到几天。”周瑜笑眯眯地看着张昭。“听吴侯说,张公在渤海行德政,成绩斐然,士大夫归之若流,瑜甚至钦佩。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