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环环相扣
的原因,在于社会风气的转变。
自唐末乱世开启,武将勋贵们就一直是掌权阶层,各地百姓深受其苦,受压制的文官儒生们也一直谋求翻身。
终于,在百年之后,周朝的创建者郭威终于开始重视文官,并破天荒地提拔文官魏仁浦进入枢密院。
要知道,在魏仁浦之前,历任枢密使无一例外都是武官出身。
周朝的风气由此产生了微妙的转变。
而后郭荣继位,又一位文官王朴入主枢密院,这代表着文官统领武官成为了有迹可循的惯例,魏仁浦并非昙花一现。
时代的车轴终于调转了方向。
其次,则在于皇帝郭荣也想整治勋贵,若非郭荣在背后支持,范质又怎敢举荐窦仪与李延庆去洛阳?
再次则是窦仪与李延庆在洛阳的不懈努力,若非窦仪与李延庆拥有坚定的意志,以及极强的行动力,这扳倒韩伦的行动绝不可能如此顺畅。
当然,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韩伦仗着权势太过嚣张,在洛阳多次草菅人命,而且还根本不知收敛,简直就是自取灭亡。
韩伦作为十几年来首个被平民百姓告倒的顶级勋贵,他的倒台,意义深远。
正是在韩伦被流放沙门岛之后,范质向郭荣递上了请编刑统的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