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221章 为农耕事业奋斗

疏松。
    再加上为了高产量,耕地常年过度施肥,送去的那些土只适合种土豆和红薯,其他都扯淡,收成不会好。
    这两种作物不合适喂牲口,花了上百万得出这么个结论,令老姚为家乡做贡献的雄心壮志受伤。
    但他丧钱不丧志,本就是农民出生,这次终于回归正业,开始为寻找好的耕地四处奔波,继续为自己的社会主义农耕事业奋斗。
    大概是为方便检测土地,老姚引进了我国第一个土地质量检测实验室,耗资六十万……比他空运一次的价格还便宜。
    并且找到我省农业部,免费为各县市的耕地检测属性。
    终于检测出太谷旁边的榆社县适合种玉米和大豆。
    这疙瘩地广人稀,穷得一塌糊涂,2008年农民人均收入才1100元,算是三晋最穷的地方。
    老姚欢欣鼓舞,请农业部大佬亲自出马,要租下整个榆社的耕地,开拓我国第一个全机械化耕种的先河。
    但大概是国情决定了他的事业受阻,耕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没地了让我怎么生活?
    一亩地一年给200块钱够什么?
    你要是把我的地糟害了,土壤有机物流失严重,成了盐碱地,我以后怎么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