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纸上言兵
以他的声望之隆盛,在宛陵一时无俩。在他的支持之下,徐汝愚治下一百二十五名军士,相当配合。
徐汝愚以伍为基础,将除伍员之外的二十四人分为四令,每令六人。由全伍军士共推选出四人为小令,每人分领一队。另规定:战时,伍员身亡,由第一人顶上,第一人死,依次由第二人顶上。战前,小令须在队中指定可以暂替自己之人。这样不虞战时因伍员、小令身亡而导致基层指挥体系涣散。
徐汝愚说道:“战时越级发号司令,住住不能准确传达作战意图,骑兵阵形更难保证完整,当年吴储曾言,战时骑兵相互冲刺穿插,谁能更加有效保持组织体系,就能凝聚更大战力,主宰战局走向。而骑兵阵形比步卒更容易涣散,因而需要设置更小的作战单元,才能在战时更方便维持阵形。”
长叔寂虽不明白徐汝愚何以知道吴储所说的话,但以他在军数十年的经历,觉得此言甚是。
徐汝愚又说道:“其实按我最理想的做法,乃四队一伍,四伍一哨,三哨为锋,三锋为营,三营设一统制,共计骑兵三千人,才是骑师营较佳的军制。并且在硬角长弓、床弩、石炮弩广泛用于战事的现实之下,骑兵冲锋的中坚地位逐渐由步卒取代,骑兵将更多出现在两翼。因而影响其机动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