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矛头所指
个好年份,雨水太多,不受河道约束,泛滥成灾。
此时的长安同样受到连绵秋雨的袭扰,关陇地区水患严重,大部份地区绝收。
关于各地的灾情报告如雪‘花’般飞到李隆基的案前。
君忧臣更忧。李隆基书房里站着数名神‘色’凝重的内阁重臣,就赈灾和暂时迁都洛阳等事商量。
开元年间,李隆基数次迁都洛阳办公,之前可以说是出于兴致,现在则是被迫。水灾导致了京城的粮食价格暴涨,半天一价,为了减轻京城的负担,李隆基只好选择东迁。
迁都对于长安的民众是好事,少了数万人就食,长安的粮食压力相应减轻。大臣们对此没有异议。
作为京兆尹,裴耀卿没有资格参加内阁例会,但是他曾经历任河南转运使,运粮赈灾方面是个专家,李隆基特意将他招来询问。
裴耀卿侃侃而言,认为为赈灾之事没有捷径不能取巧,只能从长计议,疏通河槽之道,加强江淮粮食的转运力度。
李隆基深以为然,恨不早听其计。
“陛下,”热议之际,一风度翩翩者谋定而后言。
李隆基望去,认得是新入内阁暂为较检中书‘侍’郎的张九龄。开元中,大唐内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