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3 西伯利亚派的崛起
乌克兰是苏联最重要的“粮仓”,农业比工业还要发达得多,由契尔年科这样一个在哈萨克农业发展工作上取得傲人成就的人来担任乌克兰党委书记在任何人看来都是一个非常合适的安排。
而且,契尔年科还是乌克兰族人(虽然他在西伯利亚出生和长大),通晓乌克兰语。在处理乌克兰的民族问题上也有不小的优势,而乌克兰人民也对这样一个乌克兰族的新书记充满了期待,也有不少的亲切感。
唯一的争议点就是契尔年科的资历和出身。
他年纪偏小(34岁)不是问题,没有像曼图洛夫那样多样化的履历也没有问题,最主要的问题还是他在新西伯利亚的工作经历。
就在1938年,曼图洛夫当上新西伯利亚党委第一书记的时候,他就“钦点”了当时还在克拉斯诺亚斯克边疆区宣传部里工作的契尔年科来当州委第二书记。
如果没有曼图洛夫的提拔,契尔年科根本就不可能会有今天,这也注定了他一生都要跟曼图洛夫混,是曼图洛夫的铁杆盟友(小弟)。
这次契尔年科的调动,虽然在表面上看来是平调(从一个加盟共和国第一把手调到另一个加盟共和国当一把手不是平调是什么?),但实际上,却令契尔年科的党内地位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