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两雄争天下,卖国靠契丹!
河北任丘)、涿(今河北涿县)、檀(今北京密云)、顺(今北京顺义)、新(今河北涿鹿)、妫(音归,原属北京怀来,今已被官厅水库所淹)、儒(今北京延庆)、武(今河北宣化)、蔚(今山西灵丘)、云(今山西大同)、应(今山西应县)、寰(今山西朔县东马邑镇)、朔(今山西朔县)割让给契丹国。
同时,石敬瑭称比他小十岁的耶律德光为父皇帝,每年给契丹国进奉帛三十万匹。
中华后人对石敬瑭的谴责主要是割让幽云十六州给契丹,由于失去这些土地中原地区失去了从雁门关、长城防线至山海关的国防线,让往后的中华帝国失去了北方的天然屏障,让北方的外敌能长驱直入山西及河北地区,直接攻击黄河流域、中原腹地和长江以南地区,给中原人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
大唐帝国实际丢的不仅有16州,在后唐灭后梁的战争中,在李嗣源统治时期,平州,宁州和营州已被契丹趁机夺取。
此后,后晋杜重威投降后,耶律德光派耿崇美诱降,易州刺史郭固被杀,易州也被契丹占领。
从本质上讲,石敬瑭是一个沙陀人,他对中华故土没有国家概念,他更不会认为自己是华人,因此,他不可能认为自己的做法是认贼作父、卖国求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