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一章 工业基地
比如纺织厂,招聘的大多数都是女工。
有的一家还有几个去做工的。
做工人旱涝保收,累是有些累,但不一定比种地累,而收入是他们种地的几倍,更是他们给别人种地的十几倍。
柳青需要的是信仰,要老百姓发自内心的去信奉他,念着他的好,自然不会让柳家人去剥削那些老百姓,开出来的条件比较丰厚,至少比别的作坊工人开出来的条件要丰厚得多。
他们赚的不是工人的血汗钱,赚的是技术钱,给工人一个更宽松的环境,更丰厚的待遇,不影响他们赚钱,最多只是少赚那么一点点。
像那种五口一家的家庭,家里有一个人去柳家的作坊做工人,就可以养活一个家庭。
家里还有点地,家里人能种点菜种点粮食,那日子过得就比较充实了。
还不用担心旱灾水灾什么的。
家里要是有两个人去柳家的作坊做工,那一年还能存一点钱,到年底的时候,能给全家人都做两套新衣服,还能买点鱼买点肉,过一个肥年。
柳镇一共也就一万多人口,有五六千人在柳家的作坊里做工,基本上解决了那些贫困人口的活计。
之所以说是基本上解决,而不是说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