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百年初衷
这些学生,才能代表燕京大学,才能代表未来。”
众多校委,不管讨厌林峰的,还是支持林峰的,对于这一点,都无法反驳。
“燕京学堂招收的100名国际留学生,的确是志在未来,但是更多的3万多名本部包括分院的那些学生,不仅仅代表着未来,更意味着现在。刚才那位老师说了,不要将社会上乱七八糟东西带进来,可是不公平,本就是社会上无可避免的糟粕。为何我们燕京大学,对待每一名求学的学子,也要不公正对待呢?这是否就是大唐特色的国情呢?这样好么?为何我们不能公平对待每一名学生呢?”零问。
“林主任,你可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你知道,如果按照燕京学堂的标准,普及到每一名学生,那需要多少钱么?一名燕京学堂的学生,其补助是每月2800美元,如果普及到每一名学生,那就是8600多万美元,5亿多大唐币了,一年12个月,你算算多少钱?这还只是补助,还有各种硬件设施,这投入起来,是一个我们学校远远无法承受的数字。我们不是慈善堂,是要自负盈亏的。何况,从人类进化史来说,有限的资源,那自然要投资到那些值得培养的学生身上。虽然能够进入燕京大学的学生,都是各个县市最为优秀的学生。但是,高中是高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