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六十四章 久违的铜炉火锅

和现在的街边一元钱一串不分荤素,随意自取的麻辣烫很相似。
    这种煮锅出现的原因是因为那时候冬天很冷,为了不把食物放凉了,只能靠着这样的办法一直加热食物。清朝初期的火锅,相对于涮(食材切薄,在沸水里摆熟捞出)更像是长时间的煮烂,所以并不能说是严格意义上的火锅,而且不讲究搭配的后果就是整锅的菜极容易串味儿,想必那时候的火锅是没有现在这么美味的。大叔嘲笑我看书没看全,他说虽然冬日宴客,惯用火锅确实是袁枚所著,但同时他也吐槽不同食材不分火候不讲搭配一锅乱煮,实在暴殄天珍。
    “我觉得现在煮火锅也一样啊,我吃火锅时也不怎么讲究的。而且我也觉得路边的麻辣烫摊味道很好。”我笑着回忆大学时很流行的路边美食。
    “还真是好养活。”大叔感慨了一句,边开始和我讲起了涮这个动作其实在宋朝之前就已经广泛存在了,“只不过后来被一个宋代不得志的词人记录在册了。”
    那位不得志的词人叫林洪,曾在武夷山内吃过涮兔子。那时怀才不遇的林洪去武夷山参禅道,回程时遇到大雪封山,只得留在寺庙中等待雪停。误打误撞地在树林里抓了只兔子却不知道要怎么做才好吃。武夷山内有位‘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