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六章 正统
后金的。
但是,这种说法也不能算错,因为在王国新的意识形态上,对华夏民族进行了新的阐述,在整体上王国自认才是华夏正统。
在大明王朝这个时代以及之前的中国,早就有了华夏的说法。
华、夏两个字在上古的时候是同音,本来就是一个字,可以相互通用。
《左传》“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一语,华、夏同义反复,华即是夏。“中华”又称“中夏”,孔子视“夏”与“华”为同义词。“夏”与“华”二字在甲骨文中的地位非常崇高。
大约从春秋时代起,我国古籍上开始将“华”与“夏”连用,合称“华夏族”。
华夏为古汉族的自称,在先秦典籍中多称为“夏”或“诸夏”。用以区别四夷(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现被用作中国和汉族的称呼。
“华夏”,一般作为代称中国,相传在大约五千年前,黄河流域中下游一带的华山与夏水之间分布著许多部落,比较重要的有后来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等。炎、黄两部落融合成的“华夏民族”,即为“炎黄子孙”。
在可信的文献中,最早出现华夏二字并称的,是《尚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
而后又有《左传·定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