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义务劳动日与制度的历史
的一环。
虽然现实与群星的定义不同,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基础比例是最能体现一个文明思潮倾向的环节。
第一产业,可以理解为食物等不必深度加工就能产出资源的岗位领域,第二产业指采矿业、制造业、产出合金、消费品、稀有资源等轻重工领域,第三产业为服务业,脱离物质产业。
从平等思潮启蒙的维多利亚时代至初入电子信息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发生了产业巨变。
科学技术的提高带动生产力进步,生产力进步又解放劳动力,第一、二产业需求的人力比例越来越低,被挤走,或者说是主动脱离的人去哪了?
第三产业!即,服务型产业,不从事物质生产。
如果无产者脱离第一产业,变成无产阶级的脱产者,就会和百年前的历史相般,大多无产者被边缘化,平等主义早期革命的罢工、游行等手段对国家运行几乎起不到作用。
国家只需要对少数的生产者、尤其是第二产业的技术性生产者、和军警提供足额的补贴,无产者掀不起任何波浪。
一切,对当局者实际利益无害。
当个别无产者被拉拢腐化、掺杂进资本代言人,抗争方式无害的‘无害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