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685章 交境全收

好。从那时起忽必烈开始把迫使日本通好的问题,安排在他的行动日程上了。
    至元三年(公元1266年),忽必烈遣兵部侍郎郎赫德、礼部侍郎殷弘出使日本。忽必烈在国书中,对这次遣使的目的讲的极其清楚,要日本效法高丽,举国来朝以通和好,如不相通好,将至“用兵”,令日本“王其图之”。
    忽必烈在国书的开头,用“奉日本国王”字样,以区别日本与藩国高丽的政治地位,表示君临欧亚两洲的帝国皇帝对尚未臣服的日本国的对等关系。续而以高丽臣服作为通好的注解,已表示日本应选择的出路。最后以不通好将招致用兵的威吓语言作结束。忽必烈满怀信心的认为,地处海岛的日本,对于兵踏欧亚君临四海的大帝国的国书,是会奉若神明的。国书一到,日本可随之前来通好。可是,忽必烈并不知道当时日本的政柄不在天皇朝廷,而在镰仓幕府,而幕府实权尽在执政北条时宗手中。北条氏以武士掌权,藐视公卿大臣,趾高气扬,不可一世,根本未把大元朝的皇帝放在眼里,甚至当时蒙古帝国强大到什么程度,也是狭隘的岛民们所无法想象的
    至元十年(公元1273年)三月,元使赵良弼由高丽来到大宰府要求进京面见日本国王,大宰府守护所再次拒绝,不得以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