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风格
暴力效果以及血腥效果,渲染暴力的感官刺激性,说白了就是突出暴力的残酷性,以此来增加刺激性。而在《英雄本色》这部电影上,高青云却看到了暴力美学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以东方美学的视角来审视暴力,它把暴力经过形式化、社会化的改造,使得其攻击性得到软化,暴力也变得更容易让人接受,这绝对是一种创举,一种突破。也正是如此,高青云才要兼任影片的艺术指导,他不能让好好的一部影片毁在自己手上。
“暴力美学?这种形式在华国电影中可不多见啊。”郭立道。他正在跟高青云这位兼职艺术指导谈论影片的拍摄,却从高青云嘴里听到了这么一个词汇,觉得有些诧异。
作为一个在燕电导演系进修过的导演,郭立自然是对暴力美学这一词汇不陌生,但是不陌生归不陌生,从这一概念提出来到如今,在华语影片中的运用却是寥寥无几,原因很简单,暴力美学这一类风格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在有分级制度西方能够大行其道,但是在华国,太过血腥暴力的情节是不可能过审的,就算拍了也不能放出来,想要放出来就得弱化,而这一弱化就风格就变了。这是死结,解不开,所以这种电影风格也就逐渐的被华国导演所抛弃,沦落到无人问津的地步。
“我所说的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