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中秋
模的试验。
光是钢水中的气泡问题,就困扰了马致才和那些技师半个月的时间。
还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铁匠,提出了透气设计,在磨具上多设计了两个透气孔,让钢水在进入模具的时候,能够充分地透气,这样才解决了车轮铸造中的气泡。
原本只是一个直径二十厘米的车轮,这样的铸件并不需要太精密的模具,就能得到强度足够的车轮铸件。
但是当车轮的直径扩大了一倍半,重量增加了六七倍,这么大的精钢铸件,远比铜铸件需要解决的细节问题更多。
终于能够铸造出强度合格的车轮,加工的车床除了动力部分,车床,磨床的尺寸,夹具的尺寸,都要根据车轮的大小进行改进。
除了这些,还有火车的车轮连动部分,也需要好好地研究一番。
最开始的火车车厢车轮,因为不需要动力传输,所以就是一排轮子装在车厢底部,架在铁轨上。
这些车轮就跟后世矿车下面的小车轮一样,都是一个个独立的,只能根据铁轨变向。
但是现在小车轮改成了大车轮,朱瞻基又要求两排同位置的车轮转向的时候统一转向,这样可以增加车厢的稳定性。
这个技术因为不需要主动控制,只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