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六章 想法
力更大,也需多加培养。”
其他人一一发表意见,都不赞成将于谦列为状元。
朱瞻基也不是不能接受大臣意见的人,贸然将于谦提拔太高,只会让他以后成为众矢之的。
所以他沉吟了一下,说道:“那就将解祯期列为状元,刘矩列为榜眼,于谦列为探花。其他人等,按照你们的意见,依次排名。”
众臣纷纷躬身:“殿下英明。”
既然不能将于谦列为状元,那么榜眼还是探花,都无所谓了。
因为按例,状元是授从六品翰林修撰,榜眼和探花都是授正七品翰林编修,没有区别。
不过像于谦这样的人,朱瞻基只准备让他在翰林院过渡一段时间,就把他打发出去,好好历练一番。
让他留在翰林院修史书,做学问,实在有些浪费了。
见朱瞻基并没有固执己见,诸位大臣松了一口气。同时,他们心中也记下了于谦这个名字。
光凭文章就能在朱瞻基的心中占据如此重的份量,只要展现了他在处政方面的能力,注定以后会受到重用。
但是所有人不知道的是,朱瞻基凭借的不是文章,而是他对“历史”的了解。
至于会不会弄错了人,朱瞻基并没有担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