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故事
石质的。目前所知的最早竹质排箫实物为曾侯乙十三管排箫,距今已2,400多年。最早的石排箫实物为淅川下寺1号楚墓出土的十三管石排箫,用整块汉白玉雕琢而成,距今约2,500多年。河南省鹿邑太清宫遗址的商末周初长氏贵族大墓,出土的禽骨排箫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实物,距今约3000年。
箫的起源有二说。一说,出自“籁”。《庄子.齐物论》:“女(汝)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晋.郭象注:“籁,箫也。”二说,出自“籥”。龠,甲骨作“”。郭沫若《甲骨字研究.释龢言》:“龠字既象编管。”籥古字为籥龟。《集韵.平箫》:“箫,或作籥龟。参差象凤之翼也。”
唐宋时期的排箫因应用场合或乐种的不同,衍生出“燕乐箫”、“鼓吹箫”、“教坊箫”、“龟兹箫”等。唐代十部伎中,除天竺、康国外,清乐、西凉、龟兹、疏勒、安国、高昌、高丽、燕乐等部伎都采用了排箫,足见它在当时宫廷音乐中的重要地位。一般认为,单管箫出自羌中,四孔,竖吹。汉代也称“羌笛”,简称“笛”。后经京房加一孔,为五孔。汉至唐代一直把横吹和竖吹的两种有侧孔边棱音气鸣乐器统称为“笛”。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五:“后汉马融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