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三清
若是并宗成功,此自是题中应有之义。”
青年道者道:“其次,我们应当采儒家之所长。先秦末期,儒家益盛,墨门益衰,甚至有许多墨者转投儒家,若非后来有始皇帝焚书坑儒之举,成为唯一显学的怕是儒家。便是今日,墨门虽遍布八洲,然但凡有儒家立足之处,墨门往往便争不过儒家。墨门扎根于平民百姓,但儒家最投上层之喜好,各种礼法,皆为当权者提供统治依据,我道家欲复兴,亦当学此,更何况我道门的黄老之术,上可治国,下可养身,稍作修改,以合帝王之心,绝无问题,而儒门天策馆的‘天人感应’之说,更是盗用我道家之理论,与其为他们所用,胡作修改,以之蛊惑帝王,何不我们自己用之?”
何执故与清玄道人略一沉吟,尽皆点头,场上众道者亦是纷纷附和。
上有所好,下必效焉,上万百姓之信任,比不得一位帝王之推崇。
青年道者道:“第三点,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们应当采阴阳家之所长。”
此言一出,众人立时纷笑,有人叫道:“阴阳家有何可供我们学习之处?”
道家在先秦末期,便已差点取墨门而代之,此刻道门虽然不盛,但八大洲上,虽非道门却喜好道家之学说的亦是不少,而阴阳家却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