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七章:汝阳刘毛笔

尸体掩埋起来。
    第二年,即公元前209年,又把蒙恬和扶苏的尸骨移到了阳城安葬,就是刘寅、陈武、张贤的家乡地。
    这就是现在仍存留在河南商水县舒庄乡的蒙恬墓和扶苏墓。刘寅解甲归田后,就为蒙恬守墓,还把蒙恬的制笔技艺传承了下来,继续完成蒙恬未竟的制笔事业,使毛笔文化得到发扬光大、流传千古。
    东晋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谢安,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和王羲之志趣相投,情同手足,并且又是儿女亲家。
    有一年的秋天,谢安回太康老家省亲,路过项城汝阳刘村。因其早闻“御笔坊”大名,便购得数管上乘汝阳刘毛笔。回到南京后,送给王羲之几支。王羲之挥笔写下了《黄庭经》,顿觉洒脱流畅,婉转自如,拍额称奇,连声赞曰:“妙笔!妙笔!妙笔是也!”王羲之从此与汝阳刘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刘两家常有书信往来。为表谢意,王羲之为刘氏先人刘天运抄了一份《黄庭经》送之。这份王羲之为刘天运所书的《黄庭经》,本为刘氏传家之宝,不幸毁于隋末的兵火之中。刘氏族人世代相传,记忆犹新,“羲之妙笔”的故事流传至今,汝阳刘村也被世人誉之为“妙笔之乡”。
    有次苏东坡在陈州小住,正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