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
后皆流离外难,百不一存。”
当时百姓生活困难,却给后代留下了无比精彩的精神财富。诸子百家出现,给这一片困苦的土地带来了希望。诸子百家为首的儒家更是得到了广大人民的爱护。先贤们于心不忍,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为了让百姓安居乐业,在多个国家辗转前行。只可惜世道艰难,天下无道,先贤不能如愿。以孔子为代表的先贤开始教书育人,期望有一天后代能够达成愿望;而以商鞅为代表的的先贤开始搅动风云,期望国君圣明来实现国家的进步。
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佳者弟子者,颜回也。颜回者,鲁人也,字子渊。少孔子三十岁。颜回,年少有为,受到孔子其他弟子的爱戴,是孔子亦弟子亦志同道合者。(公元前479年,)孔子卒,颜回悲痛不以,遂发奋图强。(公元前451年)带领诸孔子弟子建国,国号为“同”,对外称“大同社会”
大同建国千年,政治制度落后,统治阶级日益腐朽,社会黑暗,大同走到了末年
(公元500年,)农民苦不堪言,爆发了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陈胜吴广曰“王侯将相能有种乎”此言流传大江南北,震耳欲聋。
(公元500年到公元618年)为南北朝时期,此间小国众多,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