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节
经很紧迫了,怪不得官学都急了,因为上头限定了年龄,使得往上几届出色的学子都不能去,让很多世家都跺脚遗憾。
事实上地方官学并不是没有人去国子监,但手续极为复杂,至少要经过三道程序,首先要官学那三位座师的举荐信,那三位相当于官学的精神领袖,都是德高望重的长辈,比起武学上的成就,反倒是在文道和个人名望上更加出众,要通过他们那一关本就不容易,然后还需通过国子监的考试,最后是审查风评和家庭情况。
其中最难的就是第二道,这所谓考试大抵可以比得上现代一个教育程度落后的小县城里的学生考上清华北大的难度!
因此,官学历来能去国子监的学生都寥寥无几。
大殷那么大,绝大部分人终其一生也不过在博望城生老病死,莫说是京城,连去一次隔壁城市,都是极少的经历了。
偏这会儿忽然就出现了个一步登天的机会,不需要考试,只需官学举荐,就可以去京城的机会。
这年代说是给皇子皇女们寻找伴读,到底不是那数千年前皇权大过天的时候了,黑殷赵氏确实是大殷的天,但世家子却也不是随意可以打杀的对象。这种伴读大多是皇子皇女们未来的助力,绝不是主仆这种单纯的关系,反倒更像是左膀右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