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古代行政区划沿革大全
记载,秦武王三年(前0八年)甘茂对秦王说:“宜阳,大县也,……名曰县,其实郡也。”《史记春申君传》楚考烈王十六年(前47年),春申君对楚王说:“淮北地边齐,其事急,请以为郡便。”《史记匈奴传》说,“魏有河西、上郡”,“秦有陇西、北地、上郡”,赵“置云中、雁门、代郡”,燕“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可见,战国时各国已普遍置郡,且多置于各国的边远地区。
县和郡的关系
郡、县均出现在春秋前期,但是设郡晚于设县,而且在春秋时代郡的地位低于县,所以才有赵简子“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之语。这并不是县大郡的缘故,因为那时县的大悬殊,且在春秋时代郡的大至今难以详考。主要是由于郡置于边远荒僻之处,地广人稀,经济开发程度低于县,不如县那么富裕。
战国时代,七雄争霸,遍地烽火,边地和内地、荒僻地区和富庶地区的差异缩,而且几个强国不断向外拓展,所以边郡日益增大,地位不断提高。边地郡大,逐步地在郡下分置数县;内地事多,在数县之上逐步地置郡统辖,渐渐地形成都统县的两级行政区划。“魏纳上郡十五县”,春申君报请楚王在淮北1县置郡,“宜阳、大县也,……名曰县,其实郡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