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百七十三章 各朝代服饰(背景介绍)


    汉服是汉民族传承了四千多年的传统民族服装,是最能体现汉族特色及信仰的服装,是华夏礼仪文化的必要组成,通过四书五经、二十四史舆服志千年不变。汉服的每一个特点都可以在四书五经、二十四史、经史子集里找到依据。每个民族都有属于特色的民族服装,汉服体现了汉族的民族特色。从黄帝到明代的四千多年时间里,汉民族凭借自己的智慧和信仰,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汉服文化,发展形成了具有汉民族自己独特特色的服装体系汉服体系。
    从形制上看,大衣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袴、“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襦裙”制襦,即短衣、袴褶,“通裁”制长衫、外披等类型。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袍服深衣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则为妇女喜爱的穿着。普通劳动人民一般着裋褐上短衣,下长袴。汉服是通过夏商周最古老的衣裳变化而来的,连裳或者深衣本来是公卿诸侯燕居的穿法,自汉朝以来作为第一礼装。
    汉服用布分为:锦、绢、绫、罗、帛、布、棉、麻、纱等等。周礼就规定有典丝、染人从事印染。传统染色材料包括:红花、乌梅、芦木、苏木、黄櫱、青矾、苋蓝、槐花、棓子、杨梅皮、蓝牙叶、莲子壳、绿豆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