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616章 利在后世

    现代人皆知工业是诸多行业发展的推手,因而互通有无的商贸、为工业提供原材料的农业及技术人才的培养又促进了教育体系的革新。各中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必然会触动保守势力的利益,从而引发争论,甚至社会动荡,其中艰辛可想而知。
    比如说借贷其中就牵涉到无数人的利益和旧体系的变革,遇到的阻力可想而知。而借贷又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推进剂,但对古人来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现代我们在看警匪、悬疑片时,经常会看到“绑架人质”的情节,凶狠、横暴的歹徒抓住恐惧又无抵抗之力的妇孺,以此威胁警方,好达到“以物易物”的企图。在这样的场景中,我们一般称那个被威胁的人为“人质”,然而,人质为什么被叫做“人质”呢?
    实际上人质的概念,早在春秋战国时已出现,《左传·隐公三年》便记载了郑庄公与周平王交换人质的事。由此看来,人质是以交换为前提才成立,“人质”中的“质”字本身就有交易、抵押的含义,参考《说文解字》的阐释,“质”即“以物相赘”之意。
    如此可以推断,“质”显然与中国古代的商品经济相关,例如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为“质剂”,而管理契约的称作“质人”。若我们想与古人做交易,首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