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661章 联名上奏

新朝镇压,不得不投诚效顺的精神屈辱。
    如此巨大的变故让北地儒士阶层陷入了不知所从的精神困境,对许多人来说当国家覆亡的消息传来时,最初的冲动可能都是赴死,而地位越高的人心理上的压力也应该越大。他们此时的想法可能与宋亡之际很多江南儒士相似,让陈识时和马端临等同样经历的人不免有兔死狐悲之感也就不奇怪了。
    “陛下,京中朝臣们获知北地消息,以属下所知可能并非通过地方奏报,而是私人间的书信。”张颂这时插言道,“当年蒙元侵入江南,掳掠和征辟了诸多儒士迁往北地,他们中得以入仕者并不多,很多人或习刀笔以为吏胥,或执仆役以事官僚,或作技巧贩鬻以为工匠商贾,也有些人隐退乡野讲学!”
    “这些人不乏与当下朝中官员,在野名儒大家,或为同窗,或为同僚。王师攻入中原后,他们得以互通书信,其中必然会涉及其见闻和告知自身处境,当然也可能有求助之意。”
    “谁不誓捐躯,杀身良不易!”赵昺轻声吟诵道。两句诗当然不是出自他手,而是出自明末清初的十六岁少年夏完淳的《自叹》,颇道出了他在经历改朝换代之际的内心彷徨。
    而他知道蒙古人在早在窝阔台时期,在汉族以及汉化程度较深的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