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857章 蚕丝

不会下乡来。
    收下的蚕茧大多是蚕农家自己缫丝出卖,也有直接卖干茧给‘茧行’的。不过这都是人手不够的人家或者有某些别样缘故。
    “为什么要自己做生丝呢?”赵引弓问道。
    “去茧行卖蚕茧‘花头’太多,乡下人总是吃亏。”王四娘说茧行必有官府的牙帖,所以垄断性很强,而且同业还有个专门的“公所”,新茧上市,同行公议,哪一天开秤,哪一天为止。收购的价钱也是议好的,不准自己抬价。每年的议价总是很低。
    价格低不去说,在收茧的时候还有种种“花样”,不是嫌茧子“湿”,就是硬扣分量。最坏的是为了进一步的压价,在蚕茧大量上市的节骨眼上茧行还会突然关闭茧栈几天,停止收茧。
    “为什么要停收?”
    王四娘说:“茧收了下来等不起,不缫丝不卖就摆在那里,日子一过里头的蛹咬破了头就一文不值了。乡下人就只能低价卖了。”
    原来如此!赵引弓想,这其实是人为的造成“卖茧难”,使得收购价暴跌,这种花样在旧时空也多得是。
    赵引弓又问:“茧行买了茧子,怎么出手呢?”
    “自己缫了丝卖给丝行。杭州城里城外,有许多人家自己不养蚕,可是替人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