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统计大明
定着朝廷全年税收的多寡,土地的使用情况决定了朝廷可以收到多少田赋。”
朱高煦接话道:“本朝施行薄俸之策,且科考读书所费甚多,故而皇爷爷给予了在任官员、致仕官员及有功名者减少赋税和免除徭役的特权。”
租或赋,乃是土地税。
役是徭役,即给官府当差。
历朝历代的徭役远比田租更恐怖,司马光曾言:“有因役而亡者,无因赋而亡者。”
此话几乎道出了历代王朝所有财政收入之症结。
“据孩儿所知,里、甲之长需要到县衙应差,且里、甲之长承担征收赋税的重任。”
“若地方衙门有欠税,里、甲之长先要垫付。如此一来,绝对会有人想着逃役。多丁者分户,多田者便把田产分寄到别户。”
“百姓不愿当良民,想着法子就给官绅当奴,此乃‘投献’。民间有人说天下之田共十分,七分属士绅,两分属藩王,一分上交税。”
朱棣听懂了。
大明幅员辽阔,全境之内耕地虽广,但可供朝廷收赋之田却有限,即使朝廷再加税也无用,何况还有官员会上下其手,中饱私囊。
朱高煦其实还想说一说军屯制的隐患,不过现在还不到时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