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朱棣的贤内助
源于丝织物的一类织物名称,可见“锦”的历史悠久。
在唐宋时织锦工艺技术发展很快,花色品种很多。
到了元代,则是织锦技术的鼎盛时期,用金银线作纬线,织成富丽堂皇的织金锦。
“待我们学成之后,再去教授他人。后宫嫔妃宫女上千,如果每人一架织机,一个月会织出多少锦来呀?少说上万块啊!”
徐皇后的想法很贴合实际,即便一个月织不出上万块,三个月织出上万块,也是值得的。
织锦的操作难度和技术要求都很高,织锦需由拽花工和织手两人相互配合着用提花木机织造。
具体情况是拽花工坐在织机上层,负责提升经线,织手坐在机下,负责织纬、妆金敷彩,两个人一天只能生产五、六厘米。
如果要织一幅七十八厘米宽的锦缎,在它的织面上就有一万四千根丝线,所有花朵图案的组成就要在这一万四千根线上穿梭,从确立丝线的经纬线到最后织造,整个过程如同给计算机编程一样复杂而艰苦。
因此,这种工艺,一直到五百年后仍无法用机器替代,故而有“寸金寸锦”之说。
“以后,我们亲手织的锦,便可以随着朝廷的宝船队到海外去,为我们大明换回造船、救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