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礼遇
诗词的功能初步合一,从而给后来的辛派词人以更直接的启迪和影响。
辛弃疾《念奴娇》词就明确说是“效朱希真体”,陆游年青时曾受知于朱敦儒,为人与作词都受朱敦儒的熏陶,他的名作《卜算子?咏梅》即与朱敦儒的《卜算子》(古涧一枝梅)风神相似。
所以苏过觉得虽然王伦“做”的两首词虽然风格迥异,但又“毫无违和感”。在这个方面,不能不佩服他的文学敏锐性。
忧愤成诗,所以历代名篇总是激情之下的产物。屈原没有放逐,便没有那篇流传千古的《离骚》;苏轼没有被贬,便极难有《念奴娇》和前后《赤壁赋》;王伦不是人生不如意,便不会有那首愤世嫉俗的“天教分付与疏狂”而该是“自信人生三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了。
“王贤弟且莫自谦,你的两首词,便是贺梅子都是极赞赏的,愚兄自信是做不来的。”
阎婆惜便吃了一惊。
王伦的《绮怀》初听时她便觉得很好。文学的魅力之一便是雅俗共赏之,尽管自己文化层次比之专业文人还有差距,但不影响她的品味。佳作就是佳作,那种读之让人柔肠寸断的悲凉能体会出来。
好诗当广而告之,这也是青楼的传统,要不然无数的文学玫宝将会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