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建国的理想3
元顺帝至正二年(1342年),经筵检讨官危素在写给中书右丞贺惟一(太平)的信中说:三史迁延未修,原因主要有四点:一是三史纂修时,究竟以辽、金、宋哪一朝为正统问题的长期争论;二是本朝攻取金朝、宋朝有所避讳;三是经费问题;四是缺乏良好的修史人材。
从当时实际情况看,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朝野上下在正统问题上长期争论不决,形成僵局。元朝是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一统王朝,若以宋为正统,在史书中以宋为本纪,辽金为载记,则失去了少数民族的立场;若以辽金为北史,宋分写宋史和南宋史,则又引起有着传统华夷观念的汉族文官和知识分子的抗争。
到了元顺帝时,在贺惟一、巙巙等人的一再建议下,才最后下定决心纂修三史。至正三年三月(1343年),顺帝下诏修辽、金、宋三史,以中书右丞相脱脱为都总裁官、中书平章政事铁木儿塔识、中书右丞太平、御史中丞张起岩、翰林学士吕思诚、翰林侍讲学士揭傒斯为总裁官,并遴选了一大批史官正式开局。而这一次之所以成功,除皇帝十分重视之外,也与脱脱裁定,最后解决了正统问题有关系。
《庚申外史》卷上记载:“先是诸儒议论三国正统不决,至是脱脱独断曰:‘三史各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