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十三章 铸造硬币

椭圆形和圆形三种,其中以圆形范最多。东汉时出现两端浇铸的石范,呈长方形,分正背两扇,每扇刻四个“契刀五百”钱腔,两端不相连通,各开一个浇口,合范后先浇铸一端,反过来再浇铸另一端。此钱较长,浇铸时容易憋气,在刀币柄部开气孔,保证铸钱的质量。
    唐代开始用钱模制范。
    据《唐会要》记载:铸开元通宝时已采用蜡模。明代铸钱时用锡雕制“母钱”(钱模),将它铺在特制的框面上,反复做成十多框钱范,用绳捆绑在一起进行浇铸。这种工艺一直流传到清末。
    由于金属币具有使用方便,耐磨损,流通寿命长等优点。它除了自身所具备的货币职能外,还有很高艺术欣赏和收藏保值功能。然而硬币是怎么形成的呢?整个硬币的制造过程可以归纳为三个基本内容:选材和坯饼处理、设计制模、压印。
    1比较常见且相对价格低廉的金属被用来铸造低面额硬币,通常采用铜、锌、铝等金属。
    将选择的金属放在熔炉中熔成液态合金。
    浇入槽中,冷却进行压制成条片(较厚)。
    在液压车间将较厚的条片进行数次滚压,使之成为厚度符合坯饼要求的条片。
    将条片冲压成半成品的坯饼,并等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